10月17日,由省教育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等11个省直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正式下发。
《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是提升贵州软实力、改善贵州软环境、塑造贵州新形象的必然要求。
《意见》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出发,在明确提出“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主阵地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八条具体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并对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中小学开设德育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认真实施好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并将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重点工作,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纳入中小学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德育进课堂”活动,推进德育教育教学创新;四是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多渠道、多角度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一幢房、每一面墙、每一个过道、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每一棵树和草,都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都发挥育人的作用;六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加大心理咨询室建设力度,将心理辅导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控和引导;七是高度关注、关心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待进生等特殊学生群体,提出要建立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八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并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履行职责及考核提出了要求。
《意见》在进一步明确学校、家庭和12个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各级各部门、各学校要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建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二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每年召开1-2次联席会议,研究和协调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举措、重要工作;三是建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把有关部门协同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净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工作列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
《意见》的出台,将为我省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